【侨报网综合报道】故宫夜场“首秀”结束了,“夜经济”(一种基于时段性划分的经济形态,指从当日下午6时到次日凌晨6时所发生的三产服务业方面的活动,其业态囊括了购物、餐饮、旅游等)概念则亮了。楼下通宵营业的超市,街边亮着灯的烧烤,还有越夜越嗨的酒吧……这些早已成为都市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专家分析,相比以往市场更多关注的日间旅游,夜间旅游将很快成为旅游产业潜力巨大的增长点、推动旅游发展的新动能。
“钱景”可观
流光溢彩的夜晚,车辆川流不息,商圈人流如织,人们三两成群奔赴城市综合体、步行街和文化场所,感受夜光笼罩下城市的美丽和温情。近年来,随着中国各地夜经济建设不断向多领域、深层次、品牌化方向提升,城市夜晚被赋予更斑斓的色彩、更旺盛的生命力,夜消费、夜休闲、夜文化在市民生活中已不可或缺。
综合上海澎湃新闻、北京《半月谈》杂志报道,“上午睡觉、下午熘达、晚上疯玩”的模式已是市场的风向标。在人们生活作息时间发生改变的现在,夜间是商业服务业最具消费能力和机会的黄金时段。
据中国商务部调查显示,北京王府井出现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上海夜间商业销售额占白天的 50%,重庆2/3以上的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来源于夜间经济,类似的还有杭州西湖夜游,乘船游西湖、看商务型演出;香港维多利亚湾的夜景鸟瞰和焰火表演、南京的夫子庙夜市……
以“夜经济”为关键词搜索,近年来,包括北京、天津、西安、等诸多城市在内,都先后强调要在“夜经济”上下功夫。
比如,不久前,“夜经济”被写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出台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政策,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到2022年,北京将有一半以上便利店实现24小时营业;每个区至少要有一个夜经济商圈。”上月,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阎立刚对外透露。
无独有偶,上海市正有计划地推出4至5个能满足海内外游客多元消费需求的“地标型夜市”。天津市提出2019年底前打造形成6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重庆市规划到2020年,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夜市品牌。除了四大直辖市,让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商圈火起来,也成为南京等部分省会城市的施政议题。
“网红”城市西安,则已先人一步。2018年4月,西安正式发布《关于推进夜游西安的实施方案》(下称《夜游西安方案》),系统规划西安夜游经济“一极两轴五板块多节点”发展格局。西安提出,2020年,全市要完成五大类别夜景亮化工程,特色夜游街区达到30个、有规模特色夜市达到100个。
还有不少城市也在“夜游”上做文章。从2018年开始,成都连续两年在元宵节举办天府熊猫塔烟花秀,今年还新增坐乌篷船“夜游锦江”等公共文化活动。
据观察,近段时间的各类夜游新花样,都体现出一个共同趋势,即“夜经济”正融入更多文旅元素。尤其,城市也在主动推波助澜。
西安发力“大唐文化”,意图将“夜游西安”打造成古都旅游一张新名片;成都“夜游锦江”,则希望再现《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紫禁城上元之夜”,直接由博物馆组织和承载了一场元宵灯会,体验沉浸式文化夜游。
可以预见,未来城市文博机构举办夜间主题活动、与城市协力打造夜间景观等形式,将越来越多。文化旅游,正成为城市“夜经济”新增长点。
有段子说,白天上班,周末“瘫”。夜间确实是当下市民、尤其白领最主要的消费时间段之一。在中国著名旅游专家刘思敏看来:白天的消费,更多是满足基本生存需要。更多精神消费需求,一般通过旅游或夜间消费这两种方式进行释放。毕竟,劳累一天之后,走在夜幕之下,谁不想放松放松呢?顺便,钱包也就“放松”了。
放眼全球,根据经济研究咨询机构TBR的统计数据,仅伦敦一个城市的夜晚,就为英国创造全国总税收的6%,甚至拯救了因网上购物冲击而没落的高街。此外,“夜经济”还为伦敦提供130万个工作岗位,年收入达660亿英镑。
另一方面,除拉动社会消费增长,“夜经济”还能带动不少产业。以景观照明为例:事实上,中国已成全球最大的景观照明市场。其规模从2013年的416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至2017年79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22%。预计2019年,行业规模将超1000亿元。
“感觉生活提升了几个档次”
夜经济的异军崛起在给商家带来蓬勃商机的同时,也丰富和提高了民众的生活品质。
石家庄新闻网报道,去年7月30日23时,在石家庄万达步行街,24小时营业的餐馆和酒吧依然高朋满座,人声鼎沸。坐在街边的休闲藤椅上,伴着餐厅流淌的音乐,或舒缓或激昂,人们放松心情,感受美丽夜色。
“如今,无论严冬还是酷暑,一年四季省会夜晚都是五彩斑斓,城市综合体、特色餐馆、文化场馆溢满了欢声笑语。”每天晚上,市民黄晓宁与家人结伴出来享受夜生活,“这是我们感受幸福生活的一种方式。”黄晓宁回忆说,2011年以前,石家庄绝大多数商企在20时至21时就打烊了,大街上只有少量行驶的车辆,行人寥寥无几。“而现在赶上节假日,综合体和购物中心都是自然闭店,有的甚至营业到次日凌晨,让大家每晚都能逛个够!”
“综合体中体验现代生活,商业步行街上淘货品美食,洪顺曲艺社听相声,裕彤体育中心看球赛,石演大舞台赏戏曲,红太阳剧场看演出,天山海世界畅游戏水,叶子广场游水休闲,公园、社区还有彩色周末演出……”
这是市民刘伟民为家人制作的一份夜经济节目单。他说,“前些年,我们晚上出来仅限于逛夜市地摊、购买超市打折商品。”而现在,家人可选择的夜休闲项目太丰富了,逛街、健身、看电影、听相声,一周七天晚上节目绝对不重样,“全家都感觉生活品质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青岛新闻网报道,如今在青岛,不管是开放式景区,还是像青岛海底世界这样的室内景点,纷纷开启了“夜场模式”。青岛临海建筑经过亮化,夜色之迷人,令市民心向往之。五四广场每晚都会有绚烂的灯光秀,从香港中路一直到澳门路,聚集着看灯光秀的人潮。在美轮美奂的灯光秀看青岛的夜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很多游客都大呼简直太美了。
中国旅游网报道,除都市之外,旅游景区这些年也大打夜经济这张牌。围绕大型灯光秀或旅游演艺等形成的夜游经济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为众多旅游目的地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中最典型的当属浙江乌镇和云南丽江。
“白天在乌镇真没啥看头,无非都是一些古建筑和蜿蜒的河流。但夜晚坐船畅游完全不一样,璀璨灯光之下,一座座小屋倒映在水中,犹如置身画中,美得让人陶醉。”去年6月夜游乌镇之后,网民“最美锦绣河山”在微博上如此写道。
土味审美惹争议
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和景点开始试水“夜经济”,随之而来的就是“成长的烦恼”。
综合上海澎湃新闻、《成都商报》报道,不管是故宫“上元之夜”,还是西安“大唐不夜城”,这两个大获成功的项目背后,都因“土味审美”遭到不少网民吐槽。
对于“大唐不夜城”,有游客直言:“里面只不过有几所模仿古时的建筑物……缺乏唐朝真正的精髓,很多风景全都是用灯泡直接打造的,放在这古色古香的建筑当中,显得极其突兀。”
更有网民戏称:“大唐不夜城是陕西省西安市义乌灯具批发市场。”
前期备受瞩目的故宫“上元之夜”,也在亮相后遭遇口碑“反转”,被嘲为“大型土嗨蹦迪现场”。
光影如何与古建筑进行平衡与融合?LED灯如何恰如其分地营造文化氛围?对于企图从“夜经济”中分一杯羹的城市而言,是一门还需琢磨和探索的功课。但正如网民所说,“不管怎么样,故宫正在苏醒”。
刘思敏认为,如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夜游景观打造也非常重要。“打造灯光秀(城市夜间景点)一定要慎重,因地制宜”。刘思敏强调,必须考虑游客、市民等参与者的需求、喜好、当地条件,以及活动可能对周边居民产生的影响等。
同时,大型公共夜间活动落地,也考验着活动组织方、乃至城市管理者的内功。
故宫灯光秀首日(2月19日)开演后,随着此起彼伏的批评声音,一度传出次日活动暂停的消息。
据媒体报道,2月20日,故宫多名工作人员拦住通过西华门前往午门的道路,并称“活动已取消”。当有游客质疑朋友此刻正在故宫内参观时,工作人员称:“人太多了,怕出事,不让进了。”
尽管事后故宫官方及时回应“活动照常进行,没有取消”,但经此一役,网民对于故宫在此次活动中的管理工作,仍产生诸多质疑。诚然,对于年参观游客已经突破1700万人次的故宫来说,夜游或许将缓解白天客流量的压力,同时开启夜景文创、夜间文旅的新想象。但动辄几万、几十万市民参与的大型活动,城市交通服务、调度管理能否运转如常,应急预案能否及时生效?对于城市和主办方来说,这都将是一个新挑战。
在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研究所所长张梦看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多元化发展,促使旅游产品要从拼数量向求质量转变,让文创要素通过新技术赋能旅游产品,才能更好的满足消费主体的需求升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