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族群结构不多元?香港家长不想孩子上精英学校(图/澳广网)

【澳洲网刘涛11月27日编译报道】与当今很多澳洲家长的想法不同,出生于香港的克里斯蒂娜·胡(Christina Ho)决定不送两个孩子上精英中学(selective high school),因为在她看来,现在很多精英学校的族群结构与澳洲社会不太一致。

学校族群结构与社会不一致

澳广网27日报道,胡女士现在悉尼科技大学(UTS)担任政治学高级讲师,她对多元文化课题研究颇深。事实上,她自己的中学生涯也是在精英学校度过的,而且也很享受这段经历。她说:“这些学校很棒,他们确实会鼓励自由思考。”而且当回忆起中学的同学,她也充满敬意,称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然而,她还是决定不将两个孩子送往精英中学。

胡女士表示,如今精英学校的族群结构与澳洲社会不太一致。在她的中学时代,亚裔学生依然占少数。但在今天,新州共有20多所纯精英学校,25所半精英学校,而且在大多数公立中学,天资聪颖的亚裔学生几乎占据了主导地位。有教育评论人士估计,在悉尼一些学校,亚裔学生比例可能高达90%。

对胡女士来说,这种学校环境并不是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所面对的。她说:“理想情况下,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孩子在学校的每一天都应该能用一种有机的方式接触多元文化。”

学校内族群之间有明显界限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精英学校的教室里存在种族关系紧张的局面,但种族依然是影响孩子们看待自己以及看待彼此方式的一项关键因素。

15岁的特丽莎(Trissha Varman)出生于马来西亚,她现在就读于一所精英中学。她称,南亚背景的学生很多都喜欢跟自己同样族群的人玩。17岁的艾丽莎(Alissa)也表示,白人孩子也喜欢跟自己同一个族群的人玩。

对于这一现象,胡女士提到一个词——“the Asian five”,说的是亚裔学生普遍擅长的包括科学在内的一系列数学类课程,与这个词相对应的则是“white subjects”,说的是白人学生擅长的人文课程。此外,辩论以及体育之类的活动也常被贴上“white”标签。胡女士说:“作为一个在澳洲长大但拥有移民背景的人,我希望更好地融入这里,而不想被定义为种族不同。”

课外辅导在教育领域变常态

近几十年来,澳洲移民政策发生变化,对于技术、财富以及学历的重视程度更甚于家庭团聚。在教育方面,澳洲的政策已从更广泛的综合模式转向一个基于NAPLAN (全国读写与数学统考)的多层次竞争模式。

胡女士表示,结果就是,澳洲吸引了更多来自印度、中国和韩国等国的“高层次”移民,他们的平均受教育程度高于澳洲本地人。她认为,这些充满抱负的移民将教育视为他们的孩子未来取得成功的关键,为获得竞争优势,他们更有可能让孩子上课外辅导班或聘请家教。

事实上,对于任何想要孩子升入名牌大学的家长来说,课外辅导已成为一种常态。据悉,澳洲私人辅导行业的规模在过去10年间几乎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