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尤其对中国而言,实现充足的就业就是解决了最大的民生问题。

【侨报3月6日“四合院”时评】中国总理李克强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将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显然,中国政府有意通过相关举措的支持,来增强劳动者的技术能力,让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更具竞争力。

对中国社会来讲,能够实现充足的就业就是解决了最大的民生问题。而就业供需匹配正是中国在过去几年里经济增速回落但社会保持稳定的核心原因之一。不过,现如今青年劳动者就业倾向的转变,以往能吸引大量劳动力的制造工厂、企业不再受劳动者青睐,出现了用工荒。而众多青年劳动者选择参与服务业却造成相关行业劳动力过剩,劳动报酬下降,进而造成就业困难。大量劳动者难以就业势必会对社会秩序的稳定造成影响。而要解决就业困难,除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外,还需要让劳动者具有更多的技能。

因此,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就是有效解决举措。长期以来,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轻视却制约了职业教育发展。而在教育资源分配中,职业教育同样处不利地位。教育经费不足,学校设施老化,学生难以获得实质上的技能培训,凡此种种都导致毕业生技能长期处于低水平。而结果又加深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轻视,让职业教育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要改变这个循环就需要加大对职业教育行业的投入,笔者以为,不单是要投入海量的资金,提供高素质的学员,还应在认证机制上提供便利,让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上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只有改变社会福斯的看法,才能让职业教育真正获得发展。尤其是在技术工人缺口不断增大的当下,加快对劳动者技能的培训,高级别技术工人群体的增加不单能解决就业问题,还可以为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不断消失的工作岗位,劳动者唯有通过不断学习新的技能来应对社会变革。而职业教育正是劳动者学习技能的最佳选择。恰逢中国经济正处于发展调整阶段,此时加强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发展职业教育正当其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