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新西兰中华新闻网 编者按: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29日刊发了一篇“天骄”的署名文章――“新西兰华人女留学生之死谁之过?”从新的视角较深层次的剖析了海外留学生安全问题之所在。文章以新西兰华人女留学生李佳懿之死的惨案为教材,向全社会发出警示,文章所阐述的观点和事实值得海外留学生、家长、学校以及华社的反思...

以下为原文内容:

昨夜,阴风戾戾,使劲地撕扯着周遭。那是否是Kiko的悲魂在警示?

斜雨打在窗上,洗刷着往日的浮尘。那是否是Kiko悔恨的泪?

年仅18岁的中国女孩 Li Jiayi (Kiko) 已魂归故土。人们似乎已开始忘却。如此的健忘必定会有新的血,新的痛 C 猛醒吧!为了我们的孩子不再美丑不分,不再蹉跎岁月,不再同根相煎,不再让本该参加庆典的父母扶柩归乡!别再让垃圾充斥我们的教育,孩子的青春!

谁杀死了Kiko?

从刑事上,根据6月2日新西兰警方发布新闻公告,年龄分别为18岁和20岁两名中国男学生及一名从犯被指控抢劫谋杀。死者已矣,但恕我直言,还有一种声音在告诉我们-尽管人们尽力避讳 - Kiko本人及其家长,以及社会难逃其咎!

人们最后一次见到Kiko:半夜2点还在外面游玩...她是个流连于台球厅,酒吧,卡拉OK的常客(New Zealand Herald: She is a party animal),而那两名18岁和20岁的留学生凶手都非常热衷夜生活。现在警方怀疑他们是在台球厅里与受害人Kiko 的认识的。网上的许多评论,以及某些社会达人的观点似乎止于交友不慎。试问:Kiko的交友不慎为何发生在台球厅而未发生在某个大学的图书馆里?

孩子的留学教育是他/她在国内的家庭和社会教育在海外的延伸。一个孩子不可能由飞机从中国载入新西兰(或任何留学目的国)而由金子变成“垃圾”,或由“垃圾”变成金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留学教育的成功与否与孩子的家庭及社会教育有着深层的因果关系。

父母该负什么责?

Kiko的父母很可能在说:要是孩子不出国就好了,哪会客死他乡?那几个凶犯的家人也可能在说:要是孩子不来新西兰哪会有这种事?抱此想法的人也许不少。但这是推托为人父母的责任。如果疏于管教,类似悲剧会发生在美国,在澳洲,在中国。

在Kiko父母痛不欲生之余,在这几个凶犯锒铛入狱之际,我们是否可以探究这些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言传身教的是什么,是否有养儿不教之过?这些孩子不难想象来自较优越的家庭环境,而且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在这些孩子成长中,他们的家长往往错把溺爱当成培养,自我安慰地以为尽量满足了孩子的各种需求就是爱,以为教育是学校的职责。其实这是一种懒惰,对于为人父母职责的回避,如果不是有意逃避的话。如果父母事业有成,但疏忽了孩子的培养教育,导致孩子教育的失败,那么他们终其一生是失败的。有的孩子,即便是他们在国内的时候,常常一个月,甚至几个月见不到自己忙于事业,以金钱替代关爱的父亲或母亲。这种所谓的爱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是老母鸡似的爱,粗糙而肤浅。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无所用心之际,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所留下的空白就只能由孩子随处十荒来填补了。

同时,父母自身素质和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影响也决定了孩子的素质和生活和学习等作风。试想如果孩子以往耳濡目染的尽是纸醉金迷,巧取豪夺,尔虞我诈, 我们如何去指望他们去踏踏实实地学习和作人?!这些孩子的父母花了多少时间同孩子坐下来谈心,化解孩子的烦恼,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化作爱心,化作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孩子创建理想,引导和扶助孩子们在人生之途上不畏荆棘(而不是护着孩子,去找“捷径”),志向高远,为之奋斗?!

社会该担当什么?

Kiko及其凶手只是这样一批留学生浮出水面的部分。这些出来留学的孩子身上带着很强烈的中国社会的负面因素:浮夸,炫富,狂妄自大,投机巧取,享乐至上。中国社会在积累财富的同时,却使很多人丧失了人生的底蕴;以道德的沦丧和良知的缺失换取物质的丰富,正如以生态环境的破坏换取短期经济发展,其代价之大遗害后人,关乎未来。

Kiko及其凶手之流折射了中国社会的浮躁和社会价值体系的扭曲,反映在具体学习和生活上,他们一般拒绝学习英语,逃避考雅斯,找捷径,考虑如何能不用学习就能混到文凭,因为他们很忙 -泡妞,泡吧,泡网 -他们在泡父母的钱,泡自己的人生。

这里我想指出本地教育机构和留学中介应该有所担当, 因为二者除了商业性外都不可抛却了自身的教育和指导功能。二者不能为了招生和利益,一味顺从这些孩子的想法。学校应具有传道授业之能,行使学生管理和服务的职责。教育中介应具有指导性,引领学生正确地选择方向,而不是看在钱的份上,为他们的“垃圾化”推波助澜。如果二者无原则地妥协于市场需求,则与菜市场无异。

关于留学安全及90后的留学教育

留学生的安全问题,也是他们人生的走向问题,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受害的留学生和害人的留学生都有以下共同的特征:

- 以炫富为荣

错误的价值观, 喜欢买名牌,开好车,以此让别人自己刮目相看,受到尊重。

- 喜欢夜生活

喜欢泡夜店,打游戏,旷课。

- 交友不当

在夜店网吧,结交一些消极颓废的朋友,与狼共舞,自甘堕落,引火烧身。

- 手足相残

以往惨案基本都是华人同龄人为情,为钱,互相残害。

既然熟悉了以上特点,就必须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关管理机制 - 这需要家长,学校,中介和政府多方协调,密切合作。

我在过去十年中为很多留学生提供过服务,从70后,80后,到现在的90后, 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其特性。90后留学生的教育问题需要有关各方从新的视角予以理解,分析,并进行管理。天骄建议:

- 刚刚出国的留学生最好住在校方安排的寄宿家庭。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几乎没有哪个孩子在寄宿家庭期间出现安全问题。很多留学生不喜欢与寄宿家庭一起居住,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受不得寄宿家庭的约束和监督,觉得不自由。但正是这种不自由对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安全保障。这一点,家长不要听到孩子诉苦,就任由孩子主张。

- 端正留学心态。 家长和学生首先要认清出国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且不谈其他目的,如果是为了学习, 就要接受付出与得到的关系,今日因即是明日果。无论如何切忌走“捷径”思想,刻苦学习英文,否则免谈日后学业的成功;也正是这一步,把留学生划成了不同类别。既然是留学,就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尽可能学习,理解和尊重本地文化,顺势而为。

- 正确地选择中介。有专业经验和职业道德的中介可以帮助留学生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走向成功。忠言逆耳,因为职业感较强的中介不想看学生自毁前程。希望我们的中介们都能有一份社会责任感,也希望留学生和家长能明辨是非, 择优选用。

- 正确的选择学校。新西兰本地学校良莠不齐。其实留学生都非常清楚各自学校的优劣。在新西兰高质量的院校里,许多优秀的留学生成绩斐然。人各有志,如果一些留学生想混签证,混文凭那就只能到“贱”学校找归宿了。而大多数的安全问题就存在于他们如此作践自己期间。这里,希望我们的留学生能够清醒过来,希望家长能够关注孩子院校的选择,否则苦果自食,悔之晚矣。

- 畅通的多方交流渠道。 创建家长,学校,中介,(寄宿家庭)和学生的多方信息交流渠道,及时了解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情况,把握孩子思想动态,适时疏导。家长,中介等学会对孩子说“不(这里,不=爱)”:不能一味溺爱,不能无原则地顺从他们的想法,不能认同,更不能灌输“走捷径”思想。时时为他们取得的成绩予以鼓励,为出现的问题构通思想,解惑答疑。通过多方交流,共同监管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才能使留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关爱,摆脱迷茫,立足学业,安全健康地成长。

痛定思痛,这几个留学生在制造悲剧的同时,也在制造自己的悲剧,各自家庭的悲剧。他们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源自父母教育的失败,是中国社会教育的悲哀,也是华人留学教育之耻。如此悲剧之屡屡发生是否值得深思? 因为这已不是单纯的留学安全问题,而是孩子的人生方向问题。90后留学教育为我们的家长和社会都提出了新的课题。我希望真正爱护留学生的家长和社会各界都能从根本上从留学生的理想创建,生活指导,学业定位,思想沟通,日常监管等方面上着手,带着爱心和良知,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帮助90后留学生在新西兰安全,健康,充实地学习成长。

KIKO, May You Rest in Peace.

感谢:CIG 天骄国际 Lawrence Fu 供稿